到寺廟拜佛上香,虔誠禮拜,是很多中國人都有的經(jīng)歷。那么您知道正確的拜佛姿勢么,和小編一起來認(rèn)識下吧。
1、佛者“覺”也
拜佛是覺性之開發(fā),非盲目崇拜,亦非慣性動作。不知不覺被原來習(xí)慣性動作拖著走。始終收攝眼神,觀照自己—觀自在,視力集中于中線。須知道自己正在作什么,猶如頂上有佛在觀自己。
2、立如松,正而松
兩腳以前八后二站立,頂天立地—立如松。以足跟支力,深吸氣,全身放松。以足跟支力,深吸氣,全身放松,檢查足趾要完全放松。頭如懸鐘,空靈端正,耳對肩中。后頸貼衣領(lǐng),收下巴、頸椎—胸椎對直,由足跟中點—脊柱—頂門上,彷佛一線拉直。下頜關(guān)節(jié)放松,勿咬牙切齒,舌、軟腭、咽喉,都要放松柔軟。舌尖頂于上腭。舌根上空,如含一團(tuán)空氣。如此,唾液腺之開口通暢,鼻中—咽喉氣道亦通暢,松則氣脈通,頂上清涼,易保持正念,不昏不散。
3、合掌攝心
雙手合掌當(dāng)胸肩臂放松,拇指根在二乳尖中點。手勿壓迫胸,約離一公分,自己觀照檢查,五指并攏端正向上。小指很不易合好,須用心觀照,心散,則小指開。手雖端正,而很松柔勿緊張,有如左手貼右手休息,右手貼左手休息。深吸氣,肩放松,腋下留些空間腋勿夾緊。保持端正放松,吸氣充滿狀態(tài)。收攝眼神,觀兩手合縫中線,進(jìn)觀后鼻孔中道之氣息。
4、俯首反觀
柔軟垂頭敬禮,頭如成熟稻穗低垂,至下巴貼胸,頸放松完全不用力。開始若不能做到,即是頸肌長期僵緊縮短,只要放松,多練幾次,有如瞌睡般,頭自然松落,完全不著力的動作,就可放松拉長頸肌,仍收攝眼神,反觀自己,拜佛是修習(xí),動中定在動作中,眼前“境”雖變動始終都攝眼神于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