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首先,清墻、地磚的鋪貼方法有多種,如:常見的干法、濕法、干掛等; 2、簡單說:干法鋪貼是指先用1:3的干硬性水泥沙厚度為25㎜左右(具體根據(jù)施工面的平整度來定)找平層,然后用在磚底涂刷2--3毫米厚度底膠作粘結(jié)劑。該方法優(yōu)點是:操作簡單,鋪貼后平整度較好;缺點是:由于干硬性水泥沙其完全硬化的過程長,只適合在整體水平的表面上施工,如地面。
適用范圍窄。
3、濕法鋪貼:用1:3比例混合的水泥砂漿抹平施工面,然后將磚直接貼上去。該水泥砂漿既起找平層作用又起粘結(jié)劑作用,找平粘結(jié)一氣合成。由于水泥砂漿固化前具有一定的流動性,所以施工難度較大,易產(chǎn)生空鼓、平整度不好的缺陷,但其優(yōu)點是:由于水泥砂漿的硬化速度相對較快,所以對施工面的水平度要求不大,適用范圍較大,從水平的地面到垂直的墻面均可以鋪貼。 4、干掛:首先在施工表面固定好支架,然后將磚直接固定在支架上。
該方法一般用于大規(guī)格的外墻面施工。 5、其次:磚本身性能參數(shù)的不同:地磚吸水率較小多為瓷質(zhì)(吸水率≤0.5%),甚至玻(璃)化不吸水,而墻磚多為炻質(zhì)或陶質(zhì)吸水率較大(≥3%吸水率≤10%),所以墻磚更適合濕法鋪貼。
在鋪地磚時,用哈星星水泥砂漿,而貼瓷磚不用是因為:1.為了地磚有更大的承重能力,而墻磚不需要;2.使地磚更加穩(wěn)固;3.為了使地面更加平整,貼出來的效果更好。由水泥、細(xì)骨料和水,以及根據(jù)需要加入的石灰、活性摻合料或外加劑在現(xiàn)場配成的砂漿,分為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。
地面砂漿一般為了平整度鋪裝較厚,厚度一般不小于30mm,濕砂漿的水分揮發(fā)后砂漿會收縮,容易造成面層的不平整。所以地面鋪裝地磚石材都是干硬性的砂漿,用素水泥膏或膠泥粘貼。
1、習(xí)慣問題。水泥砂漿是傳統(tǒng)做法,找對了師傅的話,可謂物美價廉,被大家普遍接受了很多年。
同時無論是對裝修不了解的用戶,還是從事瓦工的師傅們,對新事物的接受還是比較慢的。
2、價格因素。瓷磚膠乍一看,價錢比較高,很多用戶和瓦工師傅還是會默認(rèn)水泥砂漿。3、需要找平。大家都知道,我們的毛坯房墻面地面不平整是常態(tài)。
而瓷磚膠恰恰對平整度要求高,所以,在很多實際情況中,用戶和瓦工師傅不愿意多花錢去給墻面和地面找平的。如果不找平,瓷磚膠的用量就會加大,費用也就增加了。用水泥鋪貼這時候就比較有優(yōu)勢了。
鋪貼地磚底灰用半干半濕的沙灰鋪這樣鋪磚平整度好而且好鋪,在鋪貼的過程中不需要灑水,因為瓷磚背面要打滿純水泥漿的,本來是潮濕的那種灰,灑水就太潮濕了,鋪好之后適當(dāng)灑點水就可以。一般來說,地板磚水泥沙子比例沒有準(zhǔn)確的數(shù)據(jù)。
可從理論來分析,鋪地板磚水泥沙子比例是簡單的,可就是沒個具體的數(shù)字。
因為,基面有時會有差異,所以使用的水泥沙子也會不同。比如說,大地磚用砂漿需抹厚點,這樣比較好鋪設(shè),所以要的砂漿多些,一般正常厚度在30-40mm,最低不可小于25mm,最好操作的厚度就是40mm。小地磚也如此,雖然面積較小,厚度可以小一點,但也不能太薄。按經(jīng)驗的計算方法是砂先按40mm厚×地面面積計算,水泥按每平0.2代計算,不夠后面在補齊。
貼地板磚技巧我們貼地板磚,先將選購的瓷磚清理干凈,并浸泡2小時以上。浸泡是為了讓瓷磚充分的吸足水分,以免在鋪貼完成后吸取材料中的水分,造成粘著劑水分不足,影響粘著牢固度,從而引起空鼓、脫落的情況。瓷磚在充分浸水后與開始鋪貼前需要從水中取出并擦去表面水分,以便進行鋪貼。
1、在設(shè)置輔助線在開始鋪貼之前要先在墻面找平層上吊垂線,用來確定瓷磚的出墻尺寸線。再設(shè)置水平線,這樣就可以保證瓷磚鋪貼保持橫平豎直和表面平整。2、貼地板磚技巧,設(shè)置支撐木板。
在瓷磚鋪貼時需要以水平線為準(zhǔn)繩,設(shè)置能對瓷磚起到支撐作用的木板,以防止瓷磚在達到粘著強度之前位移或下墜。3、按順序鋪貼。地磚的鋪貼一般按照由門窗邊或陽臺開始,從上到下,由左及右的順序行進。
具體的鋪貼方法為:先用水潤曾找平層,用鏟子將泥沙漿或其它粘著劑抹在瓷磚背面,再把瓷磚貼在墻面,再用鏟柄或橡膠錘輕敲瓷磚,使泥沙漿充滿墻面與瓷磚之間的空間。